星期四, 8月 06, 2015

濾水器的種類、原理及缺點

      電解水就是將水(H2O)分解後,再還原,過程中去掉所有的雜質,但是很多存在於水中的有益電解質,礦物質也一併被去除掉了。
通常人的血液是弱鹼性(PH約7.35~7.45),當人體於弱鹼狀態時,人體的代謝及排泄也能快速且徹底,較不會將人體廢棄物累積在體內。相反地,如果攝取太多酸性食物,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轉變成偏酸性,此時會增加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血管、脾腎臟、胰臟的負擔,長期下來就會衍生各種疾病。 根據一項針對癌症病人體液分佈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故攝食偏差所導致酸性體質的不平衡現象越來越受到重視!
       身體及血液弱酸性雖然不好,但體內長期鹼性過多,也可能會引起腎臟的傷害,並且造成很多莫名來源的疾病。
        學理上來說,習慣於大量攝取酸性食物,當酸性食物攝取過多時,體內血液酸度增高,血液流通的速度減慢,皮膚就會出現暗灰、無光澤、粗糙等現象。皮膚的微循環不順暢,容易導致油脂分泌紊亂,從而產生青春痘、粉刺現象。在換季季節時,酸性體質的人還容易出現皮膚搔癢、濕疹和過敏。且酸性體質的人,經常有手足冰冷、容易感冒及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最嚴重的可直接影響到腦神經功能,導致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退,甚至可能引起神經衰弱,以及性情急躁等症狀。



       RO逆滲透是利用滲透作用,將清水(低張溶液)和鹹水(高張溶液)置於一管中,中間以一隻允許水通過的半透膜分隔開來,可見到水從滲透壓低(低張溶液)的地方流向滲透壓高(高張溶液)的地方。然若在高張溶液處施予力,則可見水由滲透壓高的地方流向滲透壓低的地方。
       因為純水中完全不含任何礦物質,人體需要的鈣、鉀和鎂統統不見了,長期飲用會對人體造成血管疾病、心臟病、骨質疏鬆症。雖然說食物中可以補充,但人體約有70%是水份單靠食物能補充這麼高單位的礦物質嗎??

       蒸餾水是利用加熱煮沸的方法,將水蒸發後再凝結,以達到去除水中雜質的目的。
       因此,一般水中沸點比水高的污染物,例如重金屬、農藥及陰、陽離子(如造成硬度的金屬離子)及溶解性固體等皆會留在蒸餾水製造機內部,不會隨蒸餾水進到收集桶中。且在煮沸的過程中,多數細菌也會被殺死。 蒸餾水產生器雖然對於大多數的水中污染物可有效去除,但對於部分沸點比水低的揮發性有機物,例如三鹵甲烷等,可能會隨著蒸餾水進到收集桶中。

      軟水器(不算濾水器)利用樹脂中之陽離子(通常是鈉離子)交換水中之鈣與鎂等,達到軟化硬水的目的。使用鈉離子交換樹脂式的軟水器會使水中鈉離子濃度增加,可能會影響人體循環系統;氫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出來的水會偏酸。
       離子交換樹脂不能單獨使用,絕大部分以逆滲透法為前端處理,原因有二:
 (一)因為離子交換樹脂非常容易被自來水或地下水的懸浮顆粒及有機汙染物阻塞而失去大部分的交換功能,而逆滲透可以輕易的去除98%以上的懸浮顆粒及有機汙染物,足以保護離子交樹脂的功能正常。
 (二)通常逆滲透可以輕易的去除水中98%的陰陽離子,所以可以這樣說,經過逆滲透處理的離子交換樹脂的壽命將比未經逆滲透處理過的例子交換樹脂增加50倍的壽命,在成本考量上絕對是划算的。

活性碳濾水器具有多孔性的結構,因此可提供許多污染物停留在表面上(稱之為吸附)。 當自來水通過活性碳濾水器時,水中有機物如農藥、三鹵甲烷、臭味分子等,均會被活性碳吸附而達到淨水的功能。

所有濾水器都有著自己的優點或缺點,唯一避免不了的是微生物的生成(Biofilm)。
濾水系統中,影響Biofilm(菌膜)發展的因素如下:
RO膜、離子交換樹脂、儲槽、濾材或管壁,微生物都很容易附著,提供很好的biofilm形成環境。
1.平滑的表面可以延遲微生物的附著,長時間下來仍無法避免biofilm的形成。
2.水的流速無法避免微生物附著,也無法完全移除Biofilm。但卻可以限制 Biofilm的厚度。
3.養分的多寡會影響微生物的繁殖生長,1 ppb的有機物可以繁殖生長出9,500 bacteria/ml,目前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完全去除水中養分來源,但是利用一些技術儘量使養分貧瘠。
4.表面粗糙度越大,微生物越有機會在上面形成 Biofilm。
       現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去除微生物,對於水質的控制只能不斷的持續水質純化,使養分來源控制在極低的濃度之下。 持續高流速沖洗,控制Biofilm的厚度。使用平滑的表面 ,減少使用接頭和使用表面粗糙的管材。
       如果純水系統被菌膜所污染甚至包覆時,首當其衝就是逆滲透膜(RO),因為菌膜會很快分解這個高分子薄膜,導致對水中雜質的去除能力大打折扣。
       其次,菌膜對純水系統不可或缺的離子交換樹脂的效能,發生致命的影響,被菌膜包覆的離子交換樹脂將損失九成以上的交換表面積,不只耗材受命變短,本身也變成微生物的溫床。
       純水系統會使用大量不同種類的濾膜,這些濾膜成功的阻擋了細菌之後也造成對水流流動的阻礙,製水速度受到影響。

其實不管是什麼水,有以下疾病的人都必須「限制」每日水的攝取量:心臟病、腎臟病(腎衰竭或腎病症候群)、肺氣腫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肝硬化、SIADH(抗利尿荷爾蒙不適當分泌症候群)、甲狀腺功能過低、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缺乏等。 所以在這裏簡單做個結論:為了快速調整為鹼性的體質而依賴鹼性水或鈣離子水則不建議。應依每個人體質的差異,過與不及都不好,以目前大家所習慣的飲方式仍然是以中性或略偏鹼性為佳。

濾水器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